欢迎来到中国long8-龙8研究会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long8-龙8研究会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核准登记、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是中国long8-龙8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

全国服务热线

010-83796770

HOME 当前页面: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一周综述|劳动、非遗、美育、科技教育齐上阵,还有名师来助力~

time.png 2024-09-23

eyes.png 3人浏览

一周

回顾

新闻条数:5条

全文字数:5736字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6月3日-6月5日

海淀教育一周新鲜事

为您打包奉上




首师大附属花园小学

“劳动月”成果展


6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汇报开幕。


在“美食大排档”上,软糯香甜的粽子、香醇可口的蛋挞和传统美食艾窝窝都是出自二年级小学生之手。几位小厨师有序分工,有的在摊位里专心制作,有的走到摊位前给一年级弟弟妹妹现场教学,忙得不亦乐乎。在“衣心创衣意”展位,身穿清雅外衫和马面裙的袁思语同学和小伙伴一起,招呼同学们试穿他们在社团课上制作的服饰作品。

滑动查看


虽然一开始不太会用缝纫机、不会裁剪,但是我们互相帮助,最终完成了任务。劳动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


——袁思语


整个“校园大集”分为衣食住行四大类。除了衣、食之外,同学们围绕住的主题,用绿植、小宠物,还有超轻黏土制作的装饰,来装点自己心中的创意花园“家”。行的方面,同学们重点探究如何“造桥”,学习桥梁基础知识,再使用纸板、木棍等材料亲手制作桥梁模型。

滑动查看


此次成果展,是对花园小学开展“劳动月”活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作用,花园小学将5月定为“多彩生活 乐享劳动”实践体验月。


这样做既是引导同学们通过家庭劳动学会自理自立,又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在共同的劳动中增进亲子关系,构建和谐家庭。

——首师大附属花园小学校长王钢


展示活动中,劳动、数学、道法等学科教师呈现了7节劳动课——有《百变团花》《走近快递服务》等劳动课,也有体现跨学科融合的《创意扇面设计》《传统游戏我会玩》等课程,展现了学校构建多元化劳动课程体系的具体做法。

滑动查看


在劳动教育成果汇报会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颖惠表示,花园小学的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是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效融合的体现。她希望——

学校探索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使劳动教育扎根学校,让孩子们习得基本的劳动本领,体验劳动的价值,更加深切地体验现代生活的美好。


王钢对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了汇报——

学校秉持“全面发展、实践育人”的理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教育中心,对全校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顶层规划,逐步形成了由必修课程、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学校劳动文化课程、学科渗透课程和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构成的劳动课程体系。学校不仅将新课标中要求的“劳动周”扩展为“劳动月”,而且倡导教师在全学科中探索融入劳动教育。


花园小学加入了“新教育实验”,王钢与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鹏飞为“新劳动教研共同体”揭牌。


学校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科学中心等单位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同时,聘请了来自北京市少年宫、北京科学中心、北京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为“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

滑动查看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校还聘请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刘丽红为学校校外劳动教育副校长。


北京市教科院中小学技术教研室主任孟献军对花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学校落实课标要求,不仅独立开设劳动必修课,在各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开设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还注重在校园环境和学校文化中彰显劳动育人的理念。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组组长顾建军作主题报告。他通过7个学校一线的劳动教育案例,阐明了劳动教育的本质、价值、路径。他希望——

老师们要继续扎扎实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朴素而丰富地开展劳动课程,促进学生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撰稿:张积勇 摄影:尹硕





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

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举办


6月5日,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石油附小举行。来自京津冀地区的非遗保护工作者、专家、传承人,还有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局的相关领导、海淀区教育系统的相关领导、非遗传承基地校的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参盛事。


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毛猴等五节非遗公开课为活动拉开了序幕。

滑动查看


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舞龙舞狮揭开了活动的序幕。由非遗传承人和石油附小学生们带来的唢呐吹奏、舞蹈、合唱、古彩戏法、二胡演奏、武术等交替上演,整个礼堂掌声雷动、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滑动查看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夏明霞表示——

石油附小作为非遗传承基地校,一直主张“立足传统文化,厚植人文底蕴”,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以必修、选修以及综合活动课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开展起来。力求结合儿童的学习需求与成长规律,让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变得好吃又有营养,成为孩子们热爱的、涵养人生底蕴的特色课程。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非遗课程,创新非遗学习模式,引领学生由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转变为体验者、传播者、传承者。


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静表示——

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通过构建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助于培养新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自强,助推现代化高品质海淀文化强区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


夏明霞将“非遗进校园”活动旗帜传递到下一届活动承办方——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李军手中。

滑动查看


嘉宾们共同为新加入海淀区级保护名录的49个非遗传承项目授牌,为62个新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

滑动查看


石油附小一直致力于带领孩子们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小使者,领导们为同学代表颁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使者”证书。


来自京津冀三地文教系统的8位领导共同盖下“海淀学子 非遗传承”印章,海淀区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李航宣布“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启动。


本次活动不仅邀请了翰林院五虎棍、延庆高跷等项目传承人前来展演,同时以市集形式集中展示宫廷插花等30项京津冀优秀非遗项目,还设置了推铁环、丢沙包等众多传统游戏项目。

滑动查看


当天下午,非遗专家、传承人代表、京津冀文教系统领导等汇聚一堂,围绕非遗进校园发展新路径、新方法建言献策、贡献思路。


素材来源:石油附小





泉润童心 全美育人

2024学校美育建设现场会


6月5日,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以美润心 全面提升美育高质量发展”2024学校美育建设现场会在万泉小学万柳校区举办。


在美育成果展演中,京剧、舞蹈、武术、音乐......万泉小学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纷纷亮出“绝活儿”,带来一场关于美的盛宴。

滑动查看


在美育学科课程展示中,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7个学科的12节课同步开讲,与会者在听课中深入了解了万泉小学的“泉·美”教育课程体系和“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特色。

语文

张禹淼 《牧场之国》

数学

王倩《分蜂蜜》

英语

张金宝 《Unit 4 Growing Up In The Family 》

美术

陈彦君《印痕之美—综合版画》

美术

刘圆圆《设计紧急避难线路图》

美术

张丽娜《北京动物园》

音乐

马瑜 《荫中鸟》

音乐

孙雍凯《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音乐

林灿 《鸭子拌嘴》

音乐

臧晨星《踏雪寻梅》

白阳

白阳 《少年拳》

科学

梁佳丽《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左右滑动


美育浸润下的项目式教学会场上7节项目式学习展示课也同步进行。

杨敏

《古诗中的逗趣儿童》

赵倩

《“篮”不住的精彩》

孙淼

《为端午节设计精美杯垫》

张雪寒

《新楼平面图设计发布会》

文静

《小小旅行家》

高丽华

《我的牙签桥》

王培龙

《点亮小灯泡》

左右滑动


活动主会场由学校副校长刘莉主持。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科长张少莉为大会进行致辞。她肯定了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并希望学校能够以本次平台为契机,把未来当作新起点,为海淀美育和海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滑动查看


海淀区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朱郁做主题报告。作为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美育是万泉小学一张靓丽的名片,历经几十载,积累了丰硕的美育成果。她从立足美育背景,寻觅“泉·美”之源;明晰理念主线,树立“泉·美”之魂;规划内容实施,探索“泉·美”之径;深化评价机制,丰饶“泉·美”之壤;巩固特色成果,塑造“泉·美”之品五个方面跟大家进行汇报交流。


万泉小学心理学科老师佟会敏,美术学科老师曹峥分别进行了美育案例分享。

滑动查看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段鹏表示——

美育工作的发展是对学生情感世界丰富以及创新思维激发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美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将为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海淀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从三点对美育工作的作用进行论述。他表示——

本次万泉美育论坛是海淀区极具特色的展示,为推动海淀区各校美育工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万泉小学教育集团校领导为四位美育领域的专家颁发美育指导专家聘书。


海淀区教科院副院长宋官雅进行总结发言。他通过几个教育小故事阐释了自己对于“真正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表扬了万泉小学教育集团在育人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万泉小学数学学科主任胡益红主持了分会场交流活动。万泉小学副校长管立为活动致辞。她提到,万泉小学在教科院引领下举办“美育浸润下的项目学习研讨活动”,聚焦核心素养与育人方式变革,展示项目学习实践成果,并期待通过专家指导探索项目学习未来之路,共谋教育新发展。

滑动查看


闫伟老师结合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了美育浸润下英语微项目化作业设计的实施心得和体会。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就区域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经验进行了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方麟结合张雪寒老师的课提出了项目学习的驱动性问题要贯穿始终,在学生实践中将知识结构化。


北京优善教育研究院院长高勤丽谈到,在项目学习的道路上,万泉小学通过美育浸润和项目式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知识、发现美、创造美的窗户,更为他们铺设了一条求真、探美、行善的成长之路。


未来,学校将立足新时代大美育发展背景,基于“泉·美”美育体系框架,持续深化美润学生、美润教师、美润学校、美润家庭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美的素养,培养高水平美育教师,推进“泉·美”美育高质量发展,让每一个万泉人都能美丽绽放。


素材来源:万泉小学 摄影:姜震





紫竹院学区

首届科技节正式启动


6月5日,北京科学中心,紫竹院学区组织学区内8所小学科技社团师生代表参加学区首届科技节启动活动。


学生们观看精彩有趣的科学表演,在科学中心展厅自由观展,他们亲身感受着科技的无穷魅力,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

滑动查看


紫竹院学区管理中心主任郭萍发布《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学区小学航天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规划(2024-2026)》。

为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紫竹院学区主动作为,结合学区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面意见,制定《紫竹院学区小学航天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规划》。


三年行动规划共有指导思想、实施背景、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阶段、实施保障六个部分组成。规划分为策划启动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固化成果阶段, 通过“航天科技主题活动”推广行动、 “紫竹院学区航天少年科学院”创建行动、“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库”建设行动,宣传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区域航天领域创新拔尖人材。丰富学区航天科技教育资源,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航天科技教育生态格局。




学区于2024年三月组织开展了航天创意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创意竞赛活动共有来自学区7所小学的53名学生参加,共产生28组作品。经过专家评审,5组作品获得一等奖,8组作品获得二等奖,11组作品获得三等奖, 4组作品获得优秀奖。活动为首届紫竹院学区航天创意设计竞赛活动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颁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优秀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

左右滑动


北京绿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多为辖区各校学生代表赠书。


各位领导上台正式启动紫竹院学区首届科技节。


仪式结束后,以学校为单位参与8堂妙趣横生的航天科技主题课程,并亲手制作科技模型。

课程1:

在真空环境中生活是什么体验?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北洼路校区)

课程2:
在失重环境中生活是什么体验?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

程3:
如何寻找人类宜居星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

课程4:
火星车如何在复杂地形下行驶?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课程5:
如何解决月球上昼夜温差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课程6:
宇航员是如何进入空间站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

课程7:
透视神奇的火箭

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

课程8:
探秘玉兔号月球车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左右滑动


素材来源:紫竹院学区管理中心





海淀区名师工作站

第六期导师制研修工作启动


6月3日,海淀区教育系统举行了名师工作站第六期导师制研修启动会。


会前,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杜荣贞来到名师站顾问团当中,与各位顾问亲切握手并交谈,感谢各位顾问一直以来对于海淀教育及海淀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他希望各位名师在顾问的岗位上继续发扬教育家精神,为海淀教育贡献自己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智慧。


大会对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第五期优秀导师、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并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顾问、第六期学科组长及导师颁发了聘书。

滑动查看


第五期研修班学科组长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宋诗伟、学员代表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王华蓓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充分肯定了名师站三年研修对导师和学员的专业发展切实的提升作用,勉励新导师和学员,珍惜研修机会和发展平台,永运保持教学活力与热情,要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助力学生学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为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白建娥代表第六期学科组长郑重承诺:勇挑重担、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在培养海淀名师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为学员代表的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教师刘素娟也表示:将会珍惜研修机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希望能够示范引领其他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滑动查看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名师工作站主任邵文武对第六期研修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自“十二五”期间起,在名师站和特级教师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海淀区教育系统开始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先后挖掘二十余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师及名师团体,通过举办教育实践研讨会的方式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及育人成果,让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有效经验突破了学科、学段、学校的壁垒,形成“海淀名师培养”的教育品牌,为更多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点亮成为“未来教育家”之路。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对参与研修工作的导师和学员们提出期望:希望大家有趁势而为、时不我待的意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聚焦问题,深耕细研。她表示——

作为区域名师,应该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全区学科团队,积极参与构建“区域-跨校-校本”的良性研修生态,借助名师工作站的研修活动,积极推动和开展集团、协作体教研,利用导师制研修项目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辐射全区骨干教师共研、共进。


撰稿:刘惠宇 摄影:张文博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号:hdjyxw